廢物利用這個概念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在小視頻盛行的當下,很多變廢為寶的小“心機”都能得到很多人的點贊,更有“民間高手”現身詮釋了什么是“手藝人”。不過,廢棄物與科技撞出的火花也是別樣精彩。
看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日本九州工業大學研究人員用
蟹殼做電池才知道,“嘆為觀止”這四個字說膩了也還是想說!據悉,研究院從蟹殼中提取甲殼素,制造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鋅離子電池,同時蟹殼還能轉化為“硬碳”,或可成為鈉離子電池的陽極。沒錯,顛覆三觀,蟹殼居然都能造電池了。
不過別急,今天我們要說的可不止是“蟹殼造電池”。
細菌這種無處不在又幾乎肉眼不見的
生物能用來做什么?巴斯大學的微生物學家聯合建筑與土木工程系專家搞了個大新聞——開發了
可生物降解石膏板,并且該研究已經有了合作公司共同進行成果轉化。都知道石膏是以硫酸鈣為基礎,但現在如果能利用細菌形成的生物膜替代傳統石膏,對于綠色建筑發展顯然會是突破性成果。
說完蟹殼和細菌,下一個我們要cue的是煙草。作為煙草大國,我國每年都有上百萬噸煙草固體廢棄物產生,該如何利用起來呢?煙草大省湖南就有生物公司從廢棄煙草中成功提取了制備“輔酶Q10”的重要原料——茄尼醇,據說這種原料還能用來合成維生素K12等,廢渣還順便成為了生物肥或者炭,一丁點都沒浪費。
原來以為餐廚垃圾變身生物油已經很不可思議,但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的路徑從來都不是唯一。生物質高值化利用一直是業界致力突破的命題,以尋求更大的市場推動力,吸引更多資本投身于此道,為更多廢棄生物質創造更“高大上”的價值就是很多研究工作揭露的冰山一角。
像中國科技大學就有課題組利用廢棄生物質通過熱解技術成功得到了高性能的石墨烯和碳納米管材料。生物油快速結焦獲得生物煤,而與此同時,熱解過程中產生的高溫氣體中就有小分子碳有機物,研究就基于此找到了沉積這些有機物制備3D石墨烯以及獲得碳納米線的優化路徑。
所以,不要懷疑廢棄生物質的價值,就連油頁巖干餾煉油固體廢棄物也找到了“二次歸屬”。據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透露,油頁巖半焦可通過技術處理獲得
土壤修復和改良的碳復合材料,實現油頁巖半焦的高值利用。
所以你看,沒有什么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科技永遠是進步的階梯。就目前來看,我國再生資源市場的發展成熟度不高,但動力很足,再生品市場接受度在提升,再生品附加值也在提升,歸根結底還需要技術助推。當越來越多的“實驗室成果”落地,并且進行商業化推廣,屬于“再生品”的時代想來也就不遠了。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