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概念有多火?2023年3月15日,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下稱“北大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在這之前,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已于2021年成立并運行。至此,國內兩所最高學府均擁有了專門針對碳中和的獨立實體研究機構。
據介紹,北大碳中和研究院計劃圍繞氣候變化與碳循環、碳中和與氣候環境協同效應、零排負排關鍵技術、能源系統工程、經濟政策與管理、氣候立法與全球氣候治理等開展研究,將合力攻關“雙碳”戰略需求中的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目前,該研究院院長由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樸世龍擔任。
另,為加快推進“雙碳”高層次人才培養,北大碳中和研究院正在籌建博士學位授權點,擬重點培養理學、工學、法學等多學科交叉人才。
在研究方向、人才培養機制及發展路線方面,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兩所高校碳中和研究院不謀而合。后者擬打造出圍繞碳中和打造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院長賀克斌透露,清華碳中和研究院將轉變學科單一發展的慣性,發揮學?;A研究深厚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實現多院系多學科聯合創新,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一批碳中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事實上,自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戰略目標開始,為響應政策要求,加快相關領域人才培養,高校已陸續采取行動。而這些將構成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石。
同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揭牌,致力于推進石油化工、清潔油品生產、
新能源、新材料、儲能儲氫等領域技術研發。北京工業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今年起招收本科生以及氫能領域碩博研究生,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的新模式。
國家層面對“雙碳”人才的培養亦是相當重視。2022年,教育部率先出臺《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從加快緊缺人才培養、促進傳統專業轉型升級、加強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等9個方面,明確22條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隨即,《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中,再提及要“培養和發展壯大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
按照設想,此次成立的北大碳中和研究院將采取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結合授學方式,從北大、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的21個院系和研究院選聘。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