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前夕,英國衛報發布了一則研究報告,從北美、西歐、非洲、中美洲以及南美的研究結果看,多地的衛生紙有有毒物質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意味著,如果沖進下水道就會進入污水處理廠,而目前對于PFAS這種新污染物的監管和處理尚處于“補漏”階段。
也許有人對于PFAS不熟悉,那么研究中所說的PFAS化合物一旦進入環境就可能轉化為全氟辛酸(PFOA)應該有不少人還是應該有印象的。新版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8)征求意見稿首次發布了全氟辛酸 (PFOA) 和全氟辛烷磺酸 (PFOS) 的國標測定方法,同時,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 年版)中明確列出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 類)”以及“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PFOA 類)”。
PFAS,再鄭重介紹一下,就是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其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永久化學品”,因具有穩定的化學結構和獨特的化學性質,所以業界曾粗略估計有4800多種PFAS被用于商業用途。隱蔽、持久、復雜,PFAS對環境的影響可見一斑,也不怪乎被新版飲用水標準納入其中。
除此之外,我國《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GB 9685-2016)中就已經開始針對紙盒類、塑料類和不沾鍋涂層等部分材料中的PFOA以及PFOS提出管控,并印發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測定》(GB 31604.35-2016)。
在全球范圍內,PFAS也引起了廣泛關注。美國2022年多州簽署法案禁止PFAS添加、使用;歐洲宣布自2023年起限制食品中4種“永久化學物質”含量,其中就包括PFOS、PFOA,此外2009年起,PFOS就被列入了國際斯德哥爾摩公約。
那么歸根結底,
目前PFAS帶來的較為嚴重的威脅一個是土壤污染,一個是水污染,其中又以飲用水安全為突出矛盾。是以,以新版《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為契機,對于PFAS的防控力度將顯見加大,而相關的水環境
檢測設備、水
環境監測服務都將劈開一個新的細分賽道。
當然,就目前來看PFAS檢測具有其技術難度,同時還面臨經驗不足,數據庫缺失,定制化能力不足等問題,這都需要業界去探索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像安捷倫這樣的全球分析儀器及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搶占PFAS檢測高地時就具備很大的優勢。

那么當然,希望看到新污染物治理在被廣泛關注,逐步有序納入嚴監管的背景下,有更多的環境檢測技術以及污染治理技術取得更大突破。
我要評論